妈,我求你别再说“都是为我好”了

妈,我求你别再说“都是为我好”了插图

 

有时候,你很难相信,真正对你说谎的人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谎。

真正的谎言,可能来自于那些你一直信任,离你最近,最亲的人。

01

“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开心”这是句假话。

小的时候,父母时常以严肃、认真、命令的口气,告诉我必须怎么做。

他们有时候声泪俱下,有时候满脸怒气,但无论他们的建议是否正确、我是否愿意接纳,一句“我这都是为你好!”总能轻而易举将我置于辩驳下风。

但仔细分辨这句看似美好的语言,不难发现,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巧妙的谎言!

而真实内涵是:“没有人能够替代他人的人生,所谓的‘为谁好’,无非是基于自己的判断给出的建议!”

而现实生活中,很多孩子往往被父母这种“爱的捆绑”所束缚,不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更容易陷入一种被动式成长的恶性循环之中!

我曾遇见过一个50多岁的妈妈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来。

这个妈妈说,孩子今年24了,总是不开心。

高考失利;出国读书又申请不到好学校;24岁了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男朋友特别不开心……

妈妈解释说:我的孩子非常虚荣,盲目地有高目标,又实现不了,所以很痛苦。我总是劝她人活着应该中庸,快乐就好。她就是非要追求过高目标。

看到孩子这样,作为妈妈真的很心疼,所以来求助。我这样焦虑,都是为她好啊!希望她快乐起来!

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,我对这个妈妈感到既生气又可怜,对孩子充满了心疼。妈妈自己意识不到的潜意识,口口声声为孩子好,实则步步把孩子逼向绝境。

我问这个妈妈:你是不是特别容易感觉到着急。

她说,外人都觉得我脾气好,但我对家里人就是特别着急,尤其是对孩子。

然后我又问:孩子是不是对你报忧不报喜。

她说,是啊。孩子特别依赖我,心情不好了就要跟我说。然后我就会想办法安慰她,帮助她。

于是每当她发现孩子不开心、挫败、懊恼的时候,她就比孩子更着急。

我问妈妈,你在做别的事情时有这么集中注意力过吗?

她说,没有。

显然,这个妈妈这一生做的最专注、最投入、最用心的事情,就是对孩子的不开心感到着急和想帮助了。

但是当孩子感受到开心的时候,妈妈不怎么关心,不怎么表扬,甚至想“不联系我最好”,这样妈妈就可以做自己的工作了。

发现了吗?

每当孩子不开心,妈妈就比孩子更着急。每当孩子开心了,妈妈就忽视。然后孩子潜意识里就习得了:原来,当我懊恼不开心的时候,我妈妈就很关注我啊。那我怎么才能沮丧很不开心呢?

我只要树立超出我能力的目标,跟非常优秀的人比,我就可以感觉到沮丧了。

这位妈妈嘴巴说上你不要往上比,不要有不切实际的目标,你中庸些就好了。但是行为上却是:如果你这么做了,我就可以不理你了。

其内在逻辑是:如果你不开心,我就很关注你。

所以,可以看做是妈妈的行为,让孩子逐步走向了“我不能开心”。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:开心=被妈妈抛弃。

02

妈妈的自恋和孩子的忠诚

妈妈没有为孩子的开心感觉到骄傲的能力,她只有为孩子的不开心感觉到着急的能力。

所以她就只能对她擅长的部分发挥,就是不停地用“我来帮助你”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不开心。

孩子都是忠诚的,他的潜意识会告诉自己怎么做妈妈就可以注视自己。孩子需要这个注视,所以他就会把自己搞得越来越不开心,以换得妈妈的开心和注视。

这个妈妈中间说了一句话,证明了她的自恋:我不敢说我是最好的妈妈,但是在妈妈们的平均值中,我绝对问心无愧,做了妈妈能做的一切。

可是,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,以至于牺牲孩子的快乐为自己提供一个舞台,值得吗?

孩子一旦开心了,舞台就没了,心情也就开始失落了。

妈妈自己不能独立,需要依赖孩子给予自己价值感。这就需要孩子拥有非常大的动力才能冲破妈妈的依赖。如果孩子没有这个能力,就会不断给自己制造问题来满足妈妈。

03

“我是为了他好!希望他别拖拉”

如果孩子拖拖拉拉,这个毛病最常见了吧。妈妈是怎么逼着孩子一步步拖拉的呢?

我曾经问过一个妈妈:

“如果你的孩子从此不拖拉了,上学非常准时,睡觉非常准时。你想要的,只说一遍,甚至一遍都不用说,他都做到了。你会有什么心情呢?”

妈妈说,很开心啊。很满意。

那你还会跟孩子说话吗?

会啊。

那你会说什么呢。会表扬他吗?还是会找出他其他做得不好的地方。

妈妈通常会选择后者。

会对孩子做好的部分视而不见,然后继续找出孩子没做好的部分来。也就是即使他改掉了拖拉的毛病,你也还是会找出下个毛病来的。

不难发现,妈妈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孩子改好,而是想要“不断找出毛病”。

每当孩子拖拉的时候,妈妈就骂、批评、指责、着急。你发现这时候的妈妈,是注意力高度集中、非常专注、非常用心的。但是孩子偶尔不拖拉的时候呢?

妈妈要么视而不见,要么不满足而用更高的标准来指责他。

孩子的潜意识里感受到的是:如果我做好了,妈妈也不表扬我。反正我怎么也做不到妈妈的要求,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好了。

以此类推,生活中的很多场景,其本质难道不也是父母“以爱为名”,对孩子的决定或者言行横加干预吗?

考大学-我是为你好!这个专业前景广阔!

找工作-我是为你好!考公务员工作稳定!

谈婚姻-我是为你好!女孩子就要早结婚!

那么,为什么父母的要求总是无休无止?为什么他们有充分的自信干预他人的人生?如果现实打脸,父母能够为子女的人生负责吗?

是时候停止这个恶性循环了!

04

妈妈们该怎么办?

首先,让心态更宽容。

只有当父母开始对自己宽容的时候,对孩子的宽容才能真正开始。

不要说什么这样不好、那样不好之类的话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,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孩子,不如适当放手。

一个正常人,就是在选择和犹豫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度,在人生的低谷和高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度,而不是活在两个极端里。

第二,减少负强化。

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不好的部分挑剔,虽然这也是一种关注,但更多的其实是转移自己的焦虑。

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决定的代价,社会会给他真实的反馈,他也会根据社会的反馈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,而不是根据父母的强压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
虽然你也可以强迫他,但是动力完全不一样。社会给他反馈,他会自己慢慢学会怎样是好的。你给他强迫,他反而永远心有不甘。

第三,增加正强化。

对于孩子的优点,给与专注、真心、情感浓度高的夸奖和赞美,给与正向强化。

而这部分,则来自于你是否能为自己做:你是否愿意欣赏下自己的优点呢?你有表扬过自己做得这么好吗?还是对自己的好也视而不见?

当你有了为自己感到开心的能力的时候,你就有了为他感到开心的能力了。你就能真心说出来,而不是随便说说了。

结束语

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,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,将生命感、价值感唤醒。

父母不要总是叮咛、检查、监督、审查他们。孩子们一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期待,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,会更聪明、能干、有悟性。

所以,无论是真心为了孩子的未来也好,抑或只是出于私心控制孩子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也好,请不要盲目控制孩子走自己认为“对的路”,去逼着他们“优秀”了。

比起单纯追逐“为你好”,对孩子来说,

最好的教育是陪伴;

最好的学习是在实践中体验;

最好的成长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模样!